>
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繁體版| 智能机器人| 登录 | 注册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公告公示

    • [ 索引号 ]
    • 11500112504310635L/2021-00644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 体裁分类 ]
    • 计划、发展目标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发展改革委 
    • [ 生成日期 ]
    • 2021-11-22 
    • [ 发布日期 ]
    • 2021-11-22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渝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高质量做好《渝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起草工作,提高计划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112220211221

建议来信请寄至: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双龙大道299号),邮编:401120,电子邮件请发至邮箱:yubeijiwei@163.com

感谢您的支持!


附件:1、关于《渝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征求意见稿)》

2、关于《渝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重庆市渝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1122





渝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征求意见稿)


2022年是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

一、主要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4%以上,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二、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坚定不移扩大内需,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加大“两新一重”投资力度,持续优化完善5G网络、充电桩布局,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建设、投资、运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专项债券项目调度,确保发挥投资效益。二是深入抓好项目建设做实项目支撑,围绕中央和市里投资计划,科学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用地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全年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均达到85%以上。优化项目服务,深入落实重大项目区领导联系推进机制,抓好关键要件办理及审批工作,提供从立项到竣工投产的全程高质量“保姆式”服务,为引进高质量项目、促进有效投资、集聚转型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合景泰富悠方、森活大融城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营运,围绕新光天地、中央公园等一批夜间文旅消费特色街区,建成运营T23时装文创园一期,打造重庆时尚消费新名片。积极培育社区电商、直播电商、指尖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加大城市首店、特色小店招引落地,引进重庆首店20家。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促进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消费。固化提升镇村系列赏花品果节、海鲜节、夜市文化节等系列节会,组织重点商贸企业举办优惠活动,大力活跃消费市场,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推动实现消费升级。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一是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加快构建“2+4+1”现代工业体系,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力促长安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宏拓精密,建成投产宇邦、渝茂等汽车零部件项目。聚焦OPPO、传音等整机品牌需求,重点引进显示模组、摄像头等核心配套企业,推动捷荣、裕同等项目建成投产。提速建设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推进三圣、中投等项目建成投用。支持天箭惯性等企业促建达产,力争在军民融合、服装、通机、家具等领域培育一批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5+3+1”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新牌坊金融服务集聚示范区加快建设,依托基金小镇、临空金融总部等楼宇载体打造总部企业基地及股权投资中心,力争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重庆(国际)快件集散中心建设,大力引进第三方、四方物流,做大做强航空物流业。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平台,对照软件企业50强清单,引进软件核心龙头企业,推动长安软件、创通联达等成为独角兽,打响仙桃软件名品。积极培育文创旅游、健康养老、专业服务等新业态,加快推进重庆游戏产业园、玉峰山康养度假基地等文创、康养项目建设。利用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等特色楼宇资源,加快布局总部经济,进一步夯实现代服务业增长基础。建成运营法制科技园一期。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3+6+1”现代农业体系,新发展道地药材2000亩,新增生态鱼养殖2.4万亩,打造“渝北生态鱼”特色品牌,布局智能化肉兔养殖场,出栏肉兔50万只,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全力推进国家农高区升建工作,力争引进天友、伊利、中粮等龙头企业入驻,加快重庆中药资源创新中心等3个科创平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产业数字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继续实施“机器换人”“数字化装备普及”等计划,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继续用好2亿元技改专项资金,开展“百家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激励存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40个,打造2个智能工厂和6个数字化车间。推进“数字产业化”,围绕云服务、边缘计算、数字应用等上下游,新引育数字经济企业50家以上。围绕“住业游乐购”打造15个典型智能应用场景。新建5G基站1000个。

(三)凝心聚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新引擎激发新动能。一是引导创新资源要素集聚。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为主阵地,集中政策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完善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培育链条,力争新引进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鼓励规上企业普遍建立内部研发机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60%。加快建设传音等龙头企业研发基地,成立手机新技术研发联盟,全面提升研发能力。聚焦大数据、软件信息、集成电路设计、汽车电子四大产业重点招商,加快腾讯云等重点项目落地。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重邮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西部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攻关一批关键技术,支持智能硬件检测基地等建设国家级实验室。积极对接全市“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加快引进国家大院大所、“双一流”研究型大学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来渝北建立前沿引领型联合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布局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提档升级。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扶持政策,确保全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发展壮大“种子、天使、风险、担保”四大科技基金规模,力争“科信贷”贷款总额突破6亿元。推动20家上市重点企业股改培育,新增上市企业2家。四是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临空英才计划和鸿雁计划,吸引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新增6家博士后工作站,落实好博士后“黄金18条”等人才政策,打造全市博士后科研人才集聚高地。创新开展人才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

(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动力。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世行标准和市对区考核反馈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扩大简易注销范围。深化“一本报告管全域”改革,进一步扩大改革实施区域,调整报告编制范围,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应用,加快推进不见面开标和异地远程评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涉企政策,建立“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机制,持续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是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区属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行动任务,抓好AA+信用评级企业培育工作。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全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区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区级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大力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营。是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高效落实各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继续深化区领导联系民营企业机制,落实好常态化走访民营企业制度,构建共抓共促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健全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持续开展诉求问题办理“一月一通报”,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供能等具体困难,引导民营市场主体“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五)不断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一是积极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加快打造高水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助推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加快建设,持续拓展国际货运航线网络,积极争取第五航权。加快“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建设,发展航空零部件物流、航空发动机物流、小型飞机整机物流。加快铁路枢纽东环线、古路货站、六横线、洛碛港等项目建设,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交通网络,不断提升“空铁公水轨”多式联运水平。二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协同开放等各方面聚力发力,深化与友好城市合作交流,持续推进19个可视化项目等合作事项落地落实。深化川渝高竹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和概念性规划方案,高标准推进起步区详细性规划编制报批,提速推进南北大道三期、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川渝科创基地、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深化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坚持“两江兴、渝北兴”,全力服务、深度参与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扎实做好市级平台保障服务工作。继续做好与云阳对口协同发展工作,加强与云阳交流互访,切实用好对口帮扶资金,确保帮扶项目快落地、快见效。三是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深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空间。支持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总部贸易基地发展,招引集聚外贸企业落户。搭建中新金融资源集聚平台,完善金融机构开放体系,持续推动区内企业赴新加坡发行债券、上市及金融机构互设。依托新加坡(重庆)青年人才驿站项目,积极打造中新青年人才跨境交流及创新创业示范窗口。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深化产业链条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力争完成合同投资额900亿元,到位资金200亿元。

(六)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一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设施,提速推进14条城市主干道和6座城市立交建设,加快推进湖滨东路延伸段、横六路西延伸段等68条次支道路建设,打通紫兴路延伸段等3条城市“断头路”。全力保障轨道4号线西延伸段、5号线北延伸段和15号线建设,推动9号线一二期建成运营。推进11个公共停车场建设、建成投用4个。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水平,加快两江大道北延伸段建设,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建设农村客运站4个。提速建设碑口水库,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9个。二是增强城市品质功能。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加快空港新城S分区、多宝湖、兴旺等重点区域控规报批。深入推进公园绿地“十五分钟服务圈”建设,新建改建公园游园4个,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保持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18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渝湖路片区、花卉园片区项目改造,启动花园新村片区、金岛花园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11座城区老旧公厕改造。全面推进宝圣湖流域、双龙湖流域等8大片区雨污分流整治及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城区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管二期、智慧市政园林设施等项目建设,打造“智慧小区”5个,切实提升城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1+8”综合执法,开展“多勤联动”“马路办公”,切实解决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顽疾。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建成智慧设施农业10万平方米,加强经果林后续管护和业态拓展,新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推进品牌强农工程,新增“两品一标”等各类农产品品牌20个以上。完善产供销体系,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10亿元。提档升级古洛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收入达25亿元以上。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CD级危房整治3500户以上、旧房整治提升5000户,建设新泉村大屋基、木耳镇土桥湾等9个居民新村。强化区镇两级统筹,优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规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引导更多人才服务基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渝北。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和难点,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源头管理,扎实开展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企业治理和涉气中小企业综合整治,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0天以上。持续推进后河、御临河流域整合整治,开展南天门水厂等7个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化国土绿化行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优化自然保护地空间布局。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强化“四山”和自然保护区管控,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营造林项目1万亩。实施方家山公园二期、两港大道等绿化工程,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编制未来十年“碳达峰”方案,有序开展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有效实行能耗“双控”管理,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完成年度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加大节能降碳宣传力度,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持续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活动,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新增公办园6所,新增学位2700个,持续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率。加快推进金石小学等10所学校建设,建成悦港中学、举人坝小学、腾芳中学、龙兴C17-1地块中学等4所学校,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强“民转公”学校整改,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加快实施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区二院扩建等项目,启动建设新双凤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区人民医院“三甲”创建,加快石船等3个农村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医共体“三通”建设成果。加快推动健康中国渝北行动,建成渝北区身心睡眠中心。加快“城市书房”、石坪体育公园、区钓鱼运动基地等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三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统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保持96%以上。加快推进阳光雅居F组团、环湖雅居D 组团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新城雅居、茨竹安置房项目,建成安置房13万平方米。加快建设石船、玉峰山、统景等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城乡社区养老设施全覆盖。优化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多元化、规范化、普惠化的托育服务。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供给,加强价格调控和监测,保持粮食、肉类、水果、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防范物价大幅波动。大力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项目,做好粮食物资储备。全面完成2022年市区重点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渝北。是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保持高度警惕状态,按照“人、物、环境同防”要求,继续实施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坚决守好全市“空中门户”。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和异常反应救治保障,构筑免疫屏障。二是积极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健全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开展非法集资“扫楼排雷”风险排查,研究化解非法集资陈案。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依法合规使用债券,不断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坚决兜住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深化落实常态化安全监管“十条措施”,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推行“两单两卡”,强化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持续推动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普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加快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和重点行业领域乱象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坚决打击涉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加强盗抢骗和黄赌毒等打击整治,深入开展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全民反诈等专项行动。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回应民生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为的担当,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确保全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渝北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篇章。





关于渝北区2022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一、编制过程

根据工作安排,11月初,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启动了《渝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征求意见稿)》起草工作,11月中旬形成了初稿向区级部门、区属国有公司、镇街等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并充分吸纳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

二、总体考虑

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四个方面对接:一是与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对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市里有关经济工作的各项要求。二是与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对接。起草过程中多次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对接,努力把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具体化。三是与市发展改革委工作对接。起草过程中,我们积极跟踪对接,多次主动向市发展改革委汇报沟通,力求做到对市里指标体系、重点工作内容的承接延续,确保来年工作紧跟市里步伐。四是与两江新区、毗邻地区对接。立足我区发展定位,与两江新区、毗邻地区在国土空间、交通运输等相关规划上做好衔接,确保跨区域项目提前布局、同向发力,做到相关内容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主要内容

渝北区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征求意见稿)》共分个部分。

关于主要发展目标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目标定位,对标十四五指标体系,综合分析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初步提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工业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大于4%,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关于重点任务和措施

确定2022年重点任务是按照中央有关经济工作要求,参照敏尔书记和良智市长在近期相关重要会议上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方向及正在起草的区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明年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一是坚定不移扩大内需,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三是凝心聚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新引擎激发新动能。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动力。五是不断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六是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七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渝北。八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九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渝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