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重要政策

    • [ 索引号 ]
    • 1150011255200128X3/2024-00061
    • [ 发文字号 ]
    • 渝北就业人才发〔2024〕2号
    • [ 主题分类 ]
    • 劳动、人事、监察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渝北区人力社保局
    • [ 生成日期 ]
    • 2024-04-09
    • [ 发布日期 ]
    • 2024-05-22

重庆市渝北区就业和人才中心关于印发2024年全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所,中心各科:

现将《2024年全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2024年全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要点

重庆市渝北区就业和人才中心

202449

附件

2024年全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要点

2024年,全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市人社工作会议和全区人力社保工作会议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的安排部署,围绕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和全市就业工作要点要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动就业质效双升。

总体工作目标包括: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9000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600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0%以上;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1055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300人次以上;提供职业指导服务2.9万人次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1万人。

一、聚焦稳进增效,夯实就业基础

(一)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落实“1131”就业服务,优先实施困难毕业生帮扶,开展各项招聘活动、青年求职能力实训、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专场活动150场次,落实《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政策措施,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聚焦脱贫人口等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确保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聚焦长期失业人员等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全面摸排联系,收集“家门口”就业岗位,及时开展就业援助,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促进结存登记失业人员稳步下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联动协作,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和退捕渔民等其他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

(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全流程一网通办、多审合一,“秒申请秒审核”,人工零干预、群众零跑腿,提升群众便利度和惠民感。深入推进“创享渝北”创业品牌打造,加强孵化基地信息化建设,举办创业孵化服务大赛,晾晒孵化基地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服务成果,促进孵化基地良性发展,全年力争创建1-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筹集免费创业工位500个以上。持续推进创业导师梯度培育,充实创业导师人才库,保持创业导师团100人以上,举办创业导师交流活动,提升服务水平。培育推选优质创业项目申报“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参加第八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精准扶持跟踪优质创业项目。

(三)促进就业技能培训。提升产业需求匹配度,围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培训目录优化项目设置,重点保障我区支柱特色产业、劳务品牌等急需的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纳入紧缺职业(工种)培训计划的班次实行三优先,促进补贴性培训对接重点产业匹配度保持在80%以上。提升重点群体培训率,全面推行3个“3+”组训模式,聚焦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渝家人”“渝美人”等培训品牌建设,重点群体培训占比65%以上。提升技能培训就业率,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深度融合模式,用好“渝职聘”平台,推广职业培训券,引导培训机构开展定单、定岗、定向培训,培训就业率保持在55%以上。

二、聚焦除险固安,兜牢就业底线

(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依托市区两级大数据平台,持续开展重点企业用工和失业动态监测,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数多、新增就业总量大、结存登记失业多等不利影响健全形势监测、趋势研判、风险预警、即时响应的风控体系。强化就业岗位储备,拓展岗位信息获取路径和渠道,坚决防范规模性失业等重大风险,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强规模性失业风险化解,鼓励企业建立帮扶人员清单,精准摸清失业人员基本信息和求职培训意向,按需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政策扶持,支持失业人员再就业。深入开展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行动,着力指导镇街失业保险申领工作,及时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保基本生活。

(五)防范业务经办风险。深化失业保险基金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补贴、见习补贴专项整治成果,切实抓好审计、巡查等问题清单整改,聚焦突出问题和个性问题,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堵塞防控漏洞,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严格执行就业补助资金多层审核和交叉复核程序,强化业务、审计、三方联动,推进工作监管从“事后监督”向“靠前发力”转变,确保资金安全。完善失业保险风险防控制度,扎实开展事前比对、事后核查,以疑点数据、高风险业务核查为重点,建立派发、核查、反馈机制,全力开展清退工作,切实维护失业保险基金安全。

(六)防范化解就业领域安全风险。坚决防范舆情风险,针对就业岗位不足、就业质量不高、青年群体就业难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解释回应。完善就业领域负面舆情“发现、核实、研判、处置、跟踪”流程,确保负面舆情不发酵、不蔓延,确保群众诉求有效办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抓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重大活动、网络建设等安全风险防范,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提前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三、聚焦改革突破,积蓄就业活力

(七)推进“数字就业”应用。深入推进招工就业跑道建设,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应用项目三级贯通,着力做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核心业务拆解工作。充分发挥渝北就业人才网、零工驿站、人力资源信息库等智慧就业平台作用,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推进人岗智能匹配。深入探索共享用工模式,建立共享用工企业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数据库、共享用工企业供需单,完善重点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机制,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渝职聘”应用的覆盖面,提升平台招聘信息的丰富性和及时性,加大岗位资源聚合力度。

(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推进服务网点向基层延伸,聚焦人员集中居住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统筹资源优化2个以上综合性、专业性零工市场。依托大学生就创中心、百果路社区24时就创超市等公共服务载体,升级“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争创6-8个高质量充分就业社区(村),打造“就在渝北”综合性劳动者服务站,深化“15+5”就业便民服务圈。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加强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劳务经纪人三支队伍服务基层力度,积极在劳务经纪人中培育就业服务专员,健全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铁脚板”队伍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宣传推广灵活就业、员工录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和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设置政务大厅就业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着力做好流动人员档案、失业人员档案服务工作,落实服务向镇街延伸,做好档案查(借)阅服务,政审(考察)服务异地通办,切实提升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质效。

(九)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跨区域合作。推进川渝就业服务协同化、一体化发展,强化就业数据和人力供求共享,联合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就业创业活动。强化区外劳务基地管理,常态化推送区级优质岗位,着力做好区内企业用工服务工作。强化“一区两群”协同发展,向云阳定向提供2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协同开展就业培训300人次以上。落实《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方案》,推动两地就业创业政策协同试点,实现培训资源、导师资源、平台建设等共享,促进更多就业创业服务事项在高竹新区实现川渝通办。

四、聚焦惠民强企,提升服务质效

(十)政策落实提速。加强对市级稳就业新政策新一轮调整优化的预测研判,强化就业补助资金筹集,加快政策红利释放,兑现1亿元以上就业补助资金。持续优化就业领域营商环境,探索设置镇街社保补贴审核专岗,精准落实惠企政策,激励更多企业吸纳就业。用好“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模式,及时兑现惠及个人的就业创业政策,促进各类政策应享尽享。继续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仍按1%的总费率执行。推进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1万人以上。

(十一)目标任务提质。围绕就业“双优先”理念,继续推行重点目标统筹调度机制,健全周例会、月分析、季复盘工作机制,倒排目标推进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强化与市场监管、统计调查、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共享,加大数据比对、三方核查、问题数据整改力度,守好质量关卡加强部门协作,建立覆盖全部调查样本点的就业服务专员队伍,深化就业服务,确保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并力争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切实提升失业人员特别是长期失业人员就业率,持续降低结存登记失业人数。

(十二)队伍建设提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区委要求,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打造“1791数治先锋”就业品牌,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加强就业系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实地督查,经常性开展线上线下业务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违纪违法违规要情报告,深化“以案四说”,坚持以案促改促治。

2024年全区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

指标

城镇新增就业(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

创业担保贷款(万元)

职业指导(人次数)

职业介绍成功(人次数)

龙溪街道

5300

950

390

150

700

700

龙山街道

5300

950

370

150

700

700

龙塔街道

4300

800

350

150

700

700

双凤桥街道

4100

850

360

150

600

600

两路街道

2500

500

220

110

600

600

王家街道

1000

130

60

50

400

400

双龙湖街道

3800

650

280

150

600

600

仙桃街道

3400

650

300

120

600

600

回兴街道

5100

900

360

150

600

600

宝圣湖街道

5100

800

310

150

600

600

悦来街道

850

190

60

50

400

400

石船镇

900

210

60

60

300

300

洛碛镇

1000

160

60

60

300

300

龙兴镇

1800

300

80

90

600

600

大湾镇

800

110

40

40

300

300

古路镇

650

80

20

30

300

300

统景镇

800

110

30

50

300

300

大盛镇

700

90

30

50

300

300

木耳镇

1400

250

80

70

400

400

兴隆镇

650

100

40

50

300

300

茨竹镇

800

110

50

70

300

300

玉峰山镇

750

110

50

50

300

300

区级


18800

全区

51000

9000

3600

2000

29000

10200

另:各镇街打造1个以上“就在渝北”综合性劳动者服务站。

重庆市渝北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综合科          2024年4月9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